风卷过枯草败叶,沙沙作响,在无雪的冬日拂过心头,却不能让人生出半点凄凉。
原因无他,距离我上次回家已有三个月之长,此时逢家人在侧,胸中便有力量抚去一切焦躁不安,让人溺在来之不易的团聚与温暖之中。
在我印象中,家是个极富烟火气息的词。不仅是因为乡村常出没于袅袅炊烟之中,而家就在这千万缕烟岚笼罩下的房屋之一,还在于家的构造。如今的时代,故乡家家户户都有了或大或小的独立灶房,冬日里,门外是寒风凛冽,刺骨冰冷,灶房内却温暖如春,许久未见的亲友围炉夜话,共诉衷肠。于是在我心中,家的印象便定格在火炉中跳跃着火光的碳火上,“家”就与“温暖”二字更加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灶房就是这么个沟通家人感情的地方,有每日的炊烟缭绕,有亲友拌嘴,有关于柴米油盐的问候。生活似乎平平淡淡,但有关家的故事永远不会终止。
会有人暗暗记下你无意中提到的菜名,于第二天端上餐桌时给与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会有人往你怀里塞许多零食和糖果,仅仅是担心你在走亲访友时无聊……爱都是向下的,而我们这个年纪,总是被爱的。
祖母有八十的高龄,走路都颤颤巍巍,一天到晚的功课便是坐在灶房中,窝在角落里。热闹时就看着客人们鱼贯入、鱼贯出,冷清时就细数着石灰墙上的条条裂纹,回顾着过往岁月云烟。她只是静静地坐着,很少插入话题,仿佛祖母从未参与。只是,在年轻的一伙儿都哈哈大笑起来时,她也会浅浅地微笑,即使她不太听得懂普通话。
可就是这样的祖母,面对自己的家人,竟会做到有问必答。
有天早饭是米粥,我起得晚,睡眼朦胧地来到灶房掀开锅盖一看,才发现白粥中点缀的红枣,下意识嘟嚷一句:“今天怎么突然想起来放红枣了?”
语音刚落,就听见身后传来老人的声音:“放红枣好吃些。”
我本就无意得到答案,祖母的回答便显得突兀,却如温暖冒着热气的粥,刹那间烫在我心尖。这并不是巧合,祖母是真的对家中的孩子有问必答。哪怕再琐碎的事,只要是她听见,她就会给出自己的回答,尽管有时虎头蛇尾略显笨拙,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尽力而为。
我看到祖母在家人临行时往他们的背包里塞进大包小包的东西,然后被无奈制止的不知所措;
我看到祖母在老宅门口送走一位位去外地工作的家人,看他们的车子一次次消失在路的拐角,然后背过身偷偷抹泪;
我看到祖母在所有人都回到他们的生活轨迹上后继续窝在灶房的角落,细数下一个节假日是何时到来……
所有家人的生活井井有条,像是行星运行在它们早已规定好秩序的轨道。
可如果这个轨道稍稍偏一下,偏向家的方向。
你就会收获满载一个灶房的温暖。
本文地址:温暖的灶房http://www.3399wenxue.comhttp://www.3399wenxue.com/a/1095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