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小路,曲曲折折,粉墙黛瓦,点缀于山野,是我对外婆家的唯一印象。外婆家在淳安,淳安里边的一个古朴小村。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淳安过年了,今年春节,妈妈带着我回去过年了。从杭州到淳安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逐渐驶进青山,驶向绿水,驶向家的方向。不知不觉,外婆家便到了。门前清澈的河水,屋后高耸的大山,漂亮的小洋房林立其间,颇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这还是我印象中的外婆家吗?
小时候去外婆家,我们总是住在那间小小的老房子。矮矮的,黑黑的。妈妈说,老祖宗建了这座老房子。它依山而建,门前溪水流流。老房子是用红土泥和层次不齐的小石头堆积而成,看起来,早就已经破旧不堪。它的“年纪”甚至比外公还要大呢!它一共有两层,都是两室一中堂结构。中间是大门,左右墙壁上各开一个窗户。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古老的大摆钟,它已经不响了,用手摸摸,上面停满了灰尘;大堂的左边是外公和外婆以前睡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陈旧的老式床,它用暗红色的木头制成,披着蚊帐,木头上还刻着许多花纹。到二楼要经过一段木制的楼梯,走上去,它就会“嘎吱嘎吱”地响,可吓人了呢!
老房子嘎吱嘎吱,仿佛在给时间老人伴奏。后来,我外公在老房子旁边造了一栋三层的小楼,这栋小楼在老房子旁边简直像一个小巨人,高高的。又像一个穿上了洋装的小姑娘,她不再只有白墙黑瓦。米白色的瓷砖一块一块,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层与层之间点缀一条红色的腰线,仿佛女孩子腰间的一条红丝带。屋顶红色的不知名的瓦片为这间房子遮风挡雨。妈妈说,以往每年春节,她总会帮着外婆一起给这间房子挂灯笼、贴春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房。舅舅也把小楼拆了重建,造了一栋小别墅。这可是标准的二零后。楼房三层高,别具风情,外面铺了精致的石材。大大的落地窗,使整栋楼看起来既明亮又大气。车子驶小院,平稳地停在车库里。一下车,一个精美的花园呈现在我眼前。绿树、红花和青松,错落有致。那两扇门对开着,一边一个福字,处处洋溢着亲人们的幸福和喜悦。午后,阳光洒在地面上,照在窗面上,照进屋子里,孩子们围着大人们,包着饺子,做着年菜,照亮了人们的笑脸。
几天后,我们便回去了。回程的路上,我不禁想:那矮矮的小房子,是几十年前贫苦生活的记忆;那平凡的三层小楼,是人们努力奋斗的记忆;而现在这家家户户的小洋房,不正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记忆吗?
本文地址:房子的记忆http://www.3399wenxue.comhttp://www.3399wenxue.com/a/11311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