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一场疫情打搅,一年前的我可能还会坐在窗边,感叹繁华街道,万人空巷。但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那么一个英雄,它让我们团结,让城市又恢复了生机,充满活力。尽管如此,我们一家三口子还是选择了留在杭州过“云春节”,不过这却也让我在平凡生活里,发现了在杭州一丝不平凡的韵味。
快过节了,我和母亲背上大大的帆布袋,出门采购年货。马路一点儿也不单调,大红灯笼早早的就依靠在两边的路灯上,街道上到处弥漫着一股年味儿。去集市的路上,我们路过了火车东站。人群熙熙攘攘,行李碰碰撞撞,脚步行色匆匆,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在这时泛着泪光给我讲的故事。看到了老人家站在出口,年轻人提着大包小包、颜色红火的年货,两人寒嘘问暖,笑着相拥的场景,母亲不知是被什么打动了,在车上突然转过头来和我说话:“你看,这里这么多人哩,真是热闹啊。”
“是啊,要是我们回老家过年,估计会更热闹。”我应和了一句。
“你看那里……”说罢,母亲手指向了窗外。我朝着手的方向看去,是那个年轻人和他的父母,一家子其乐融融,很是幸福的样子。母亲这时突然给我讲了个故事,是“百里负米”。(百里负米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父母。)我感觉很莫名其妙,母亲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母亲又向我解释道:“你看那个年轻人不也是从千里之外回到家乡来看父母的吗?他的爸爸妈妈很开心,开心的是他们的孩子回家啦,虽然说那孩子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但爸爸妈妈其实看到孩子回家就是很满足啦。”
我这才明白过来,我的妈妈这样一个成熟大人,她也想回家与自己的父母团聚了。我想起了古人恒宽的一句话——孝在质实,不在于饰貌。孝顺父母在于实在的行动,而不在于花里胡哨的表面形式。孝,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与关爱,以及华丽的礼物背后的一颗热忱忱的心。父母对于孩子们的关心,也是随着年岁的增加愈来愈浓厚。有句俗话说:越老越小。确实如此,年老的父母像孩子,特别黏着孩子,就像小时候的我们无时不刻依赖着父母一样。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上,不少人长大以后远离父母,更甚者还有认为父母是累赘,有些许嫌弃,这实在是说不太过去。
作为一个孩子,我觉得孝是我这重身份的根本。以孝为核心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孝,即是爱。它让我们的个人更加幸福,家庭更加美满,社会更加稳定,国家更加团结,民族更加奋进。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今“空巢老人”的现象浮沉,也是反映了人们对孝的疏忽。
车站那里一幕场景,我想应该就是温情打动了我母亲的内心。
回想起自己一年来的生活,真正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光并不多。住校、上班、等等诸多因素把我和她相隔开,这一年,我们之间的话语减少了许多。尽管如此,剥好的砂糖橘还是那样的甜,桌上一道道家常菜还是的那样熟悉味道,我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那样的亲密。距离和忙碌并没有分开我和我的家人,春节时我们还是相聚一桌,那样亲密,共同欢庆新年。除夕之夜,共享团圆饭之时,一句话从我心底跑向了嘴边:爸爸妈妈,有你们真好。
本文地址:爱能隔山海http://www.3399wenxue.comhttp://www.3399wenxue.com/a/109669.html
猜你喜欢: